<table id="ti08d"><noscript id="ti08d"><ol id="ti08d"></ol></noscript></table>
  1. <pre id="ti08d"></pre>
  2. <table id="ti08d"><ruby id="ti08d"><b id="ti08d"></b></ruby></table>
    <p id="ti08d"></p>
    <acronym id="ti08d"><strong id="ti08d"></strong></acronym>
    <td id="ti08d"><option id="ti08d"></option></td>

    1. 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來

      分享到:
      【字體:  
      發布日期:2023-03-02 10:58 

      2022年6月,呼和浩特市入選國家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以來,堅持“山、城、草、水”一體治理,積極探索北方半干旱草原型海綿城市建設模式,各項工作全面鋪開——

      河開雁來的時節,天氣漸漸回暖,呼和浩特市小草公園里暗香涌動、蓄勢待發。健身步道、疏林草地、籃球運動場……人們休閑、運動、聊天、賞景……殊不知,在他們的腳下或身邊,點點滴滴體現的以低碳環保為元素的海綿城市建設理念中,藏著設計者們的“小心思”。

      “您看這高低起伏的龜背狀地形、腳下的透水路面、下凹處綠地,都是專門打造的天然雨水收集功能區,能在短時間集聚雨水,干旱時再將蓄存的雨水釋放出來?!敝钢車螒B不一的造型布局,呼和浩特市海綿專班技術負責人陽燁很是欣慰。地面上的鋪裝材料大多選用透水、可降解特性的生態材料,包括樹皮、火山巖、透水混凝土等,這些材料能夠充分提升園內透水、吸水、蓄水能力,讓整個小草公園形成天然“海綿體”。

      呼和浩特市是嚴重的缺水城市,處理好存住水和治好水的關系,是城市轉型發展的迫切需求。而海綿城市恰恰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蓄水,在需要時將其利用。

      于是,自2021年開始,呼和浩特市海綿城市建設被提上了重要日程,聘請國內頂級行業專家、技術團隊“把脈開方”,理順思路、規劃項目、完善制度,當年實施了口袋公園、城市綠道、老舊小區改造、積水點整治等標志性海綿項目,海綿區域達到55.82平方公里、占到建成區的21.3%。

      2022年6月,呼和浩特市成功入選國家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立足本地氣候、環境和地理特征,確定了堅持以“山、城、草、水”一體治理,積極探索北方半干旱草原型海綿城市建設模式,各項工作全面鋪開……

      站在團結小區唯一的街心花園里,一股現代化氣息撲面而來。彎彎的廊道、別致的花鏡、個性座椅、沙坑、長城……將年久的老小區裝扮一新。作為首批海綿化改造的老舊小區,團結小區內唯一的街心花園便成了改造的首選點。

      “這個街心花園面積相對較大,我們盡量在保持原貌的基礎上,采取微更新。包括對樓房的雨水管道進行材質和流向的更換與改變。以前一下雨直接排到了地下雨水管道,不僅浪費了水資源,還增加了管道壓力。如今通過改造,雨水經過海綿設施的轉輸、收集與存蓄,一部分滲入土壤,涵養地下水,另一部分補給園林用水。通過在園內增加沙坑、花鏡,匯聚并吸收來自屋頂或地面的雨水,實現自然下滲、自然積存與自然凈化?!必撠燀椖吭O計的專家張照霞向記者介紹著這里的變化。

      2022年,呼和浩特市海綿化改造老舊小區226個、口袋公園300個。如今,通過海綿設施與景觀環境的充分融合,人居環境得到大力改善,越來越多居住在城市副中心的百姓享受到了海綿城市建設帶來的生態紅利。

      建設海綿城市,就是把一座城市作為一個巨大的生命體看待,在提升城市排水功能時優先考慮利用更多的自然力量把有限的雨水留下來。

      “我們就是要牢牢把握西北半干旱地區的氣候特征和‘北依大青山、南鄰大黑河’的地勢特征,堅持全域統籌、分類施策?!弊鳛楦呒壒こ處煹年枱钤谌绾螌崿F全域化、系統化建設海綿城市上,思路清晰,目標明確。

      2022年,全市通過防外洪、治內澇、更新城市上打出“組合拳”,全方位推動海綿城市建設。城市北部串聯敕勒川草原、烏素圖、哈拉沁公園等生態設施,提升150平方公里敕勒川草原滯洪區,滲存34%徑流雨水,打造出上游“草原水壩”。城市南部依托大黑河138平方公里自然流域收水匯水,串聯南湖、八拜湖、扎達蓋“三濕地”,年內形成80平方公里洪水消落帶,蓄滯36%徑流雨水,打造了下游“濕地水庫”。

      在治內澇上,通過建設大型公園、口袋公園、城市綠道,留足雨水下滲通道和調蓄空間。通過更新與新建雨水管網、打通“斷頭網”,新建和提升雨水泵站等,全面消除“內澇隱患”。與此同時,靈活選取“滲、滯、蓄、凈、用、排”等多種舉措組合,在更新城市上,新項目執行海綿標準、老城區實施海綿改造、新片區開展海綿建設。

      海綿城市看起來很美好,實施起來并不容易。按照《呼和浩特市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共確定了54個項目包,總投資52.78億元。

      2月16日,由市海綿專班與市住建局承辦的全市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培訓會如期召開。今年呼和浩特市要打造一批樣板工程,為全市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立標桿、做示范。同時要完成2個示范片區建設,實現“干一片、成一片、內澇風險消一片”的目標。



      信息來源:內蒙古日報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輪播圖預覽:
      您還未登錄,請登錄后進行收藏!

      是否“確認”跳轉到登錄頁?